小麦条锈病在发病期的显著特征是|小麦条锈病发病条件是什么?

农创吧 人气:2.13W
小麦条锈病在发病期的显著特征是,小麦条锈病发病条件是什么?

以菌丝状态在病叶里越冬,成为当地及邻近麦区春季流行的重要菌源基地。翌年小麦返青后,越冬病叶中的菌丝体复苏扩展,当旬均温上升至5℃时显症产孢,如遇春雨或结露,病害扩展蔓延迅速,引致春季流行,成为该病主要为害时期。在具有大面积感病品种前提下,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成为流行的两大重要条件。如遇较长时间无雨、无露的干旱情况,病害扩展常常中断。因此常年发生春旱的华北发病轻,华东春雨较多,但气温回升过快,温度过高不利该病扩展,发病也轻。只有早春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又有春雨的条件发病重。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但大面积种植具同一抗源的品种,由于病菌小。

翌年小麦返青后,越冬病叶中的菌丝体复苏扩展,当旬均温上升至5℃时显症产孢,如遇春雨或结露,病害扩展蔓延迅速,引致春季流行,成为该病主要为害时期。在具有大面积感病品种前提下,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成为流行的两大重要条件。如遇较长时间无雨、无露的干旱情况,病害扩展常常中断。

小麦锈病的发生,首要的条件必须具有菌源。一是外来菌源,二是本地菌源。锈病孢子靠风力传播,在潮湿天气,叶片上有水珠或孢子表面凝有一层水膜的条件下,适度也适宜时,锈病孢子就发芽从植株气孔侵入。所以,下雨、降雾和有露水的天气适于锈病发生。三种细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发病迟早不一。条锈菌发芽和侵入的温度是9—13℃;叶锈菌为15—20℃;秆锈菌为18—22℃.由于三种锈病发生早晚不同,对小麦的产量影响也各有差异,条锈病和叶锈病发生较早,正是小麦抽穗灌浆时期,所以,对小麦产量影响最大。而秆锈病发生较晚,对小麦产量影响不大,只能对晚播、迟熟的小麦稍有影响。

发病条件。一月份平均气温低于-6~-7℃的德州、石家庄、介休一线以北,病菌不能越冬,而这一线以南地区,冬季最冷月均温不低于上述温度的四川、云南、湖北、河南信阳、陕西关中、安康等地则可以菌丝状态在病叶里越冬,成为当地及邻近麦区春季流行的重要菌源基地。翌年小麦返青后,越冬病叶中的菌丝体复苏扩展,当旬均温上升至5℃时显症产孢,如遇春雨或结露,病害扩展蔓延迅速,引致春季流行,成为该病主要为害时期。

当气温上升至5℃时开始产生条锈病孢子,如遇春雨或结露,病害扩展蔓延迅速,极易引起春季流行,4-5月份如果雨水较勤,温度适宜,将有利于条锈病的发生与蔓延。如果早春有雨而后期干旱或早春干旱后期有雨,则条锈病发生轻,或局部不流行。

小麦叶锈病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大。在所有种麦地区,夏季均可在自生麦苗上繁殖,成为当地秋苗发病的菌源。冬季在小麦停止生长但最冷月气温不低于O℃的地方,同条锈菌—样,以休眠菌丝体潜存于麦叶组织内越冬,春季温度合适再扩大繁殖为害。

在具有大面积感病品种前提下,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成为流行的两大重要条件。如遇较长时间无雨、无露的干旱情况,病害扩展常常中断。因此常年发生春旱的华北发病轻,华东春雨较多,但气温回升过快,温度过高不利该病扩展,发病也轻。只有早春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又有春雨的条件发病重。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但大面积种植具同一抗源的品种,由于病菌小种的改变,往往造成抗病性丧失。

农村致富助力三农。良种种植:选择抗病能力强的品种进行种植,同时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土壤消毒:播种前,使用药物对土壤进行消毒。调节播种时间:根据以往的病虫害发生时间,合理调整。

条锈病主要危害小麦的叶片、叶鞘、茎杆和麦穗,发病时温度在2-17℃之间条锈孢子萌发生长,最适温度在8-15℃之间,初期叶片呈褪绿色斑点,后来随着温度升高更适合生长生育,大量孢子堆积在叶脉上形成条状黄或深褐色斑纹,依叶脉繁殖而成有规则行状。植株被条锈斑感染后,叶片的叶绿体及水分丧失,减弱了植株的光合作用,严重时叶片茎杆全面早衰枯竭,灌浆受到影响籽粒瘪小,导致减少减收的严重现象发生。

当旬均温上升至5℃时显症产孢,如遇春雨或结露,病害扩展蔓延迅速,引致春季流行,成为该病主要为害时期。在具有大面积感病品种前提下,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成为流行的两大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