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见虫就打|见病就治”的误区

农创吧 人气:1.51W

农作物生了病,或长了虫子,经常会造成农业生产的丧失。为了确保作物丰收丰收,除了种植抗性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和采取生物及农业防治办法外,喷洒药剂不断是必要的应急防治办法。然而,“见虫就打,见病就治”的滥用农药误区,让农民在每个生长季节里都要几次乃至十几次地喷洒农药。这样做,不仅耗费钱财,还污染了环境和农副产品。

走出“见虫就打,见病就治”的误区

首先,“见虫就打,见病就治”的想法与现实不符。因为农业生产绝大多数是开放的,即使是温室和塑料大棚等设施农业也不可能与天然环境隔绝。完全消灭某种病虫害是不切实际的想法。

其次,农业生产作为一种产业,必须遵守一定的经济规律。最基本的原则是产出要大于投入。显然,如果病虫害数量不大,没有造成丧失或者所造成的丧失不大,在这种情况下劳师动众的防治就是白花钱。所以,现在规定了一些病虫害的防治指标,只有某种病虫发生程度高于这个指标时,进行防治才在经济上比较合算。

许多所谓的病、虫、草害,只是因为他们发生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他们自身并不那么坏,甚至是生态环境中不可短少的成员。像狗尾草就是人类栽培谷子的祖先;翠色花叶病毒能够形成杂色郁金香,增长观赏价值;人类对待他们的立场需要从敌对改变成容忍,从防治改变成管理。这就提出了适度的防治和许可保留一定数量的病虫。

遵守经济阈值和防治指标进行防治是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的一种提高,理应得到社会和花费者的支持和配合。为了下降蔬菜和水果中的农药残留,花费者不应该恳求农产品绝对没虫没病。碰到个别情况,把有病虫的挑出来,扔掉就能够了。

TAGS:见病 见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