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小斑病发病条件|玉米小斑病发病规律是什么?

农创吧 人气:7.96K
玉米小斑病发病条件,玉米小斑病发病规律是什么?

玉米小斑病传播途径等发病规律基本上和大斑病相似。小斑病病原菌主要以休眠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为翌年初侵染源。但小斑病发病适温较大斑病稍高,为26一32°C。玉米孕穗、抽穗期易流行;低洼地、过于密植荫蔽地、连作地,发病较重。

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菌丝发育适温为28-30℃,孢子萌发适温为26-32℃。玉米连茬种植,土壤肥力差,播种过迟等易于发病。在大面积种植感病品种和有足够菌源存在的前提下,限制小斑病发生和流行的关键因素是温湿度和降雨量。特别是在7~8月份,如果月平均温度在25℃以上,雨日、雨量、露日和露量多的年份和地区,小斑病发生重;6月份的雨量和气温也起很大作用,因为此时的气温和雨量利于菌源的积累。

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菌丝发育适温为28-30℃,孢子萌发适温为26-32℃。

小斑病菌,属半知菌类,丛梗孢目,暗梗孢科,长蠕孢属。现已知有两个生理小种。"O"小种分布最广,主要侵害叶片;"T"小种,对具有T型细胞质的玉米有专一的侵害能力,可以侵入花丝、籽粒、穗轴等,使果穗变成灰黑色造成严重减产。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第二年产生分生孢子,成为初次侵染源。分生孢子靠风力和雨水的飞溅传播,在田间形成再次侵染。其发病轻重,和品种、气候、菌源量、栽培条件等密切相关。一般,抗病力弱的品种,生长期中露日多、露期长、露温高、田间闷热潮湿以及地势低洼、施肥不足等情况下,发病较重。四川省条件下,播期愈晚,发病愈重。